【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好老师】开拓创新 交叉融合 致力解决行业难题 培养优秀人才——记我校2023年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矿山工程地质环境与灾害防控团队

发布者:李居铭发布时间:2024-09-05浏览次数:10

聚焦行业发展前沿,以解决行业难题为导向,以学科交叉为手段,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矿山工程地质环境与灾害防控团队,以乔伟教授为带头人,李文平教授、隋旺华教授和孙亚军教授为技术指导和顾问,张紫昭(新疆大学)、朱术云、刘日成、李小琴、贺虎、罗金辉、王启庆、张卫强和解经宇为骨干成员,弗朗西斯科·丁蒂(Francesco Tinti,University of Bologna)为国际合作成员。他们凭借着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和追求,逐渐形成了一个科教融合、匠心育人的科研队伍。

攻坚克难,锐意进取

凭借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信念,多年来团队成员扎根矿山,始终战斗在煤矿灾害防治的第一线。他们怀揣着为国育才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不懈地致力于培养更多地质工程领域的科学技术人才。

为了服务国家经济主战场,团队以矿山工程地质条件为切入点,揭示深部矿山工程地质环境特点,针对煤矿水害孕灾、前兆信息识别、致灾模式、防治技术和监测技术等方面开展了联合攻关,在解决矿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锐意进取。

2020年陕西某矿区发生了严重的煤矿水灾,许多专家研判后都觉得情况非常棘手。收到邀请后,乔伟教授迅速带领团队深入灾害现场,他们写方案、下矿井、钻巷道、爬矿山,与矿上工程技术人员并肩战斗,共同奋斗在矿区最危险的一线。在抢险救灾过程中,乔伟教授激励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财产安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终完成了抢险救灾工作。这次抢险过程中采用的水害防控技术被国家安全监管部门认定为典型案例,并被推广应用于多个矿井。

团结协作,开拓创新

团队设立了矿井水害、保水采煤、地下水污染防控、地质灾害及矿区双碳等研究方向,以导师团队成员为组长,组建了不同方向的研究小组,包括导师、博士生和硕士生。通过合理分配任务,提高了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并且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培养了团队的创新意识。

在解决高家堡煤矿工程地质环境不清的问题上,乔伟教授带领学生通过野外构造形迹追踪,岩芯鉴定和室内实验等手段,最终形成了侏罗-白垩纪覆岩沉积环境地质动力特性及冲击风险判识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受到多家单位青睐和应用。

孙亚军教授带领学生分析了龙洞泉污染的机理,经灌浆堵塞、原位处理和湿地修复后,龙洞泉已成为西南岩溶区废弃矿井地表最美丽的自然景观之一。李文平教授带领学生建立了离层突水工程地质模型,提出了一种针对煤矿离层突水风险区划改进的方法和防治建议。

近年来,在地下水污染防控方向,团队孙亚军教授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乔伟教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在矿井水害和地质灾害方向,隋旺华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张紫昭教授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保水采煤方向,李文平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1项,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王启庆入选中国科协人才托举工程。在矿区“双碳方向,刘日成教授与解经宇副教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工程,获批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

国际融汇,家国情怀

“只有把党组织对党员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身体力行教师的职业道德,加强师德修养,把‘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才符合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乔伟教授说道。

为培养团队成员和学生的科研意识,拓展学术眼界和水平,团队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构建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支持团队学生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等方式赴外交流学习,近年来已有7名团队研究生获得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额资助,前往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学校联合培养。

培养研究生,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注重爱国情操的培养。团队教师们以三峡大坝、白鹤滩水电站等国家重大工程为例,讲授祖国的伟大之处,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生活中定期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参观革命纪念馆或收看主题教育电影等,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

乔伟教授曾受邀前往陕西韩城作矿井水害防治专题讲座,在中午午休期间,乔伟教授带领学生前往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参观学习。博士生程香港在参观后感慨地说:“今天的山河无恙,国富兵强,皆因革命先辈们的付出。”

科教融合,匠心育人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国家之魂。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绝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这是团队教书育人的理念。

多年以来,矿山工程地质环境与灾害防控团队每一位老师都有着教育为民的责任担当,敬业立学,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老师们坚持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科研精神,言传身教使得课题组有着极高的凝聚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矿大精神。2023年,团队在读研究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3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有一篇学位论文入选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团队成员均奋斗在教学一线,承担了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授课中,大家将科研中遇到的前沿科学问题及时与学生讨论,使其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问题及行业需求,激励其科研和学习兴趣。常教常新,利用教学过程中萌生的新想法寻求在基金委或企业科技项目中立项,实施中一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种“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教学相长”的方式不仅提高了老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也提高了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

隋旺华教授致力于教书育人,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

尽管隋旺华在科研项目实施、会议特邀报告、项目评审等工作上非常忙碌,但他总是将学生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从理论知识解答、论文选题、实验方案设计到论文撰写指导,隋老师均严格把控,经常帮同学修改论文到深夜。在生活中,隋老师总是以和蔼可亲的微笑面对学生,时刻关心学生的起居和生活困难,尽其所能帮助解决各种问题。

一位来自欠发达国家的留学生的笔记本电脑坏了,无法撰写毕业论文,隋老师知道其平时的生活费不足,便主动给其配置了一台笔记本,并让其多参与科研项目,帮助他解决了生活和毕业的问题。凭借以匠心守望初心的教学热情和严谨治学态度,隋老师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并于2023年当选国家教学名师。

至今,团队已培养了一批进入中煤科工集团、淮河能源集团、山东能源集团等煤炭企业工作的优秀研究生,其高度的行业认同感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获得了用人企业的高度好评。

矿山工程地质环境与灾害防控团队以学科交叉和科教融合为手段,致力于解决行业难题,培养优秀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乔伟教授的带领下,矿山工程地质环境与灾害防控团队正不断探索前进,继续为行业发展作出贡献。他们的努力将继续激发更多的科研热情,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矿山工程领域的科学发展。

新闻来源: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摄影:责任编辑:李居铭审核:刘尧

图片新闻

视点新闻

视频新闻

基层快讯

媒体矿大

文艺园地

矿大故事

光影矿大

Baidu
map